经济学杂记

经济学(Economics)

经济学是研究人与财富决策的科学。

稀缺性(Scarcity)指个人或社会的资源供应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必须作出决策。机会成本(OC; Opportunity Cost)指决策中被放弃而价值最高的选择,即决策所牺牲的代价。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又称生产可能性曲线(PPC;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指两种产品之间在用尽所有资源、技术的情况下所有的生产组合的可能。曲线内的组合表示对资源利用率低,曲线上则是效率高的,曲线外是不可能的。生产组合在曲线上的移动反映机会成本。

宏观经济(Ma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关注整个国家的产出、事业情况、通货膨胀、利率、政府开销和经济增长,是研究整体经济(Entire Economy)的科学。

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指生产商品需要的主要投入,卡尔·马克思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土地、劳动力和资本。

衡量宏观经济是否健康的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一段时间内(通常是一年),一个国家境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消费者消费、企业消费、政府消费和净出口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四个组成。

GDP并不包括经济体内的所有交易,例如二手交易、购买金融资产、收购公司等,判断依据是有无新的产品或服务被制造出来;同样,GDP通常不包括非法交易;GDP也不包括非传统经济活动,例如家庭生产。GDP的相关概念如下。

  • 名义GDP(Nominal GDP):未经通货膨胀矫正的GDP;
  • 真实GDP(Real GDP):经过通货膨胀矫正的GDP;
  • 潜在GDP(Potential GDP):长远看来经济能够生产的稳定最大值;
  • 人均GDP(GDP per Capita):GDP除以国家人口。

人均GDP用于衡量国家的生活水平(Standard of Living),人均GDP高的国家被看作是富有(rich)的,人均GDP低的国家则是贫穷(Poor)的。对于个体,富有并不在于拥有多少金钱,而在于拥有多少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

GDP增长率(GDP Growth Rate)即本期较上期增长的GDP与上期GDP之比。衰退(Recession)指经济停滞或负增长,通常定义为GDP连续两个季度或以上出现负增长;萧条(Depression)则是更严重的衰退程度,通常定义为GDP较前一年萎缩10%,或GDP负增长持续超过3年。

生产力(Productivity)衡量一个国家的产出效率。卡尔·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有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力(Labor Force)指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仅仅包括在合法劳动年龄正在工作或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注意放弃找工作的人不算劳动力,而算作失意劳动者(Discouraged Workers)。劳动力描述人的机体能力,而生产力描述社会的机体功能。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定义为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之比,GDP增长率与失业率成反比。高失业率可能带来高自杀率、更多家庭暴力以及社会动荡。失业的原因大体有如下三种。

  •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暂时性的没有工作,或处于换工作的时期;
  •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科技进步所淘汰的岗位,使市场不需要特定类型的劳动;
  • 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由衰退引起的失业,人们停止购买商品,于是企业裁退工人,工人收入降低而停止消费,于是更多的人失业。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都是会一直存在的,仅当这两种失业存在时经济情况被看作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这两者构成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而政府的目标是消除周期性失业。

通货膨胀(Inflation)即价格上涨,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如下。

  •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Demand Pull Inflation):需求超过供给,消费者为商品竞价;
  •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ost Push Inflation):生产资源的减少或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提高售价。

无论何种原因,通货膨胀都是钱太多、商品和服务太少的结果。

购物篮(Basket)是消费者购买的复数个金融商品的组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Consumer Price Index)指当期购物篮消费除以基期购物篮消费,是最常见衡量通货膨胀的方法。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即购物篮价格随时间变化的百分比,其计算式如下。

通货膨胀率 当期购物篮消费 基期购物篮消费 基期购物篮消费 当期CPI

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定义为月通货膨胀率超过50%,或年通货膨胀率约13000%。通货膨胀迫使人们更快地消费以免货币贬值,货币流通速度提高会进一步加速通货膨胀。

滞涨(Stagflation)即停滞性通货膨胀,指产出放缓或停滞的同时通货膨胀的状况。经济产能因负面的供给震荡而减少和不当的货币政策都可能导致滞涨。

价格下降则称为通货紧缩(Deflation)。通货紧缩并未是好事,价格降低实际上会鼓励人们少花钱,因为人们会期待未来的价格会降得更低,带来更少的消费,意味着GDP下降和失业率的增加。所以严重衰退通常伴随着通货紧缩。

经济时而扩张时而紧缩,这称为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商业周期表明经济并不总是能达到潜在值。当实际产出低于潜在值时,称为衰退缺口(Recessionary Gap);而当实际产出高于潜在值,称为通货膨胀缺口(Inflationary Gap)。

泡沫(Bubbles)是价格上涨引起人们的集体妄想和非理性繁荣。泡沫的问题是「每个人都在赌自己能以更高的价格将商品卖给下一人,但最终没有消费者出现」。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全球化的房价上涨是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

经济学泡沫事件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经济学泡沫事件是郁金香狂热(Tulip Mania)。郁金香狂热后指追求财富、理性缺失地跟买跟卖,最终造成泡沫破裂的行为。

荷兰在与西班牙的荷西战争取得胜利,政治上独立后,发展航海业并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Dutch East India Company)。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公司,其特殊性在于具有国家职能,能向东方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东方贸易,最后因国内对于亚洲货品的需求量大减而解散。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为荷兰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经济繁华的荷兰人开始追求奢侈商品,其中之一即原产于东亚、由土耳其传播至西欧的郁金香。郁金香的培育周期很长,郁金香球茎需要培养一年时间才能开花,且凋谢快。

郁金香商人成立行业协会以控制郁金香交易市场,规定任何郁金香的买卖必须要向行会缴纳费用,由于通常于小酒馆内进行交易,所收取的费用称为「酒钱」。郁金香成为富商阶级的风尚,越来越多人倒卖郁金香赚钱。郁金香商人提出预付款合同预定第二年郁金香的行为,这是期货市场的开端之一。合同随价格飙升,转过数手,吸引越来越多的投机者加入,也卷入了缺乏资本的平民。

持合同者想在到期时间前找到买家,借钱给人买郁金香的债权人也开始追债,造成价格的下跌。荷兰政府宣布废止所有关于郁金香的合约,留下少数的破产者和暴发户,郁金香狂热时代就此结束。

密西西比泡沫(Mississippi bubble)之始作俑者为苏格兰裔银行家、法国财政总监约翰·劳(John Law) 。

约翰·劳认为财富来源于贸易,货币来源于信任。约翰·劳建立劳氏银行,发行货币券,收购密西西比公司,垄断美洲贸易,允许使用法国国债换取公司股票,即债转股(Debt for Equity Swap)。

同时法国政府也强迫国民用新的金币、银币购买不值钱的国债,金币和银币不停贬值。滥发货币券造成通货膨胀,一些先知先觉的人发现货币券兑换金币、银币困难,于是抛售股票,泡沫破裂。

南海泡沫(South Sea Bubble)起源于南海计划(South Sea Scheme),即英国南海公司透过贿赂政府,向国会推出以南海股票收回国债的计划。

英国南海公司专营美洲黑奴贸易,极力鼓吹和夸大贸易情况。市场上随即出现不少「泡沫公司」混水摸鱼,英国政府针对此设立「泡沫法案」,社会大众对股份公司怀有戒心,连带使南海公司股价急挫。南海泡沫的破裂使大众对政府的诚信丧失。

郁金香狂热、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泡沫被称为早期资本主义的三大经济学泡沫事件。

庞氏骗局(Ponzi Scheme)得名于意大利裔骗徒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指投资的回报来自于后来加入的投资者,而非公司本身透过正当投资盈利,即「拆东墙补西墙」。

查尔斯·庞兹声称,可以从欧洲购买国际回信券,再转卖回美国来获得高额利润。最终骗局被拆穿,庞兹投案。

金字塔骗局(Pyramid Scheme)又称层压式推销或传销,基于庞氏骗局,其区别在于投资者必须发展下线,即拉拢下一个投资者才能获得回报。

恶名昭彰的金字塔骗局是由谢尔盖·马夫洛蒂(Sergei Mavrodi)创办的MMM公司。苏联解体导致物价飞涨,国有资产也快速流失。MMM公司宣称投资者的年终回报率高达400%。很快俄罗斯政府宣布不支持此类的金融投资,然而马夫洛蒂选择与政府对抗。随后政府直接宣布MMM公司非法,使其股价一落千丈。

辨识庞氏骗局、金字塔骗局的关键如下:没有商品或商业模式,试图使用不断回转钱的方式获取利润;利率极高于普通商业行为;营造紧迫感,表明机会是千载难逢的。

经济体系(Economic System)

经济体系可以依据「谁拥有和控制生产要素」的问题而划分。

计划经济(Planned Economy)

计划经济中政府控制生产要素。

无阶级(Classless)是一种社会秩序,每个人都拥有生产要素,产品被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共产主义(Communism)废除私有财产,目标是创建无阶级的社会。

从实践上而言,没有任何国家真正实现了共产主义。社会主义(Socialism)的目标是实现具体的集体目的,提供免费容易获得的东西,如教育、医保等。社会主义既有私有财产,又有国有产业。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

市场经济中个体拥有生产要素,是人类自然产生的规则秩序。

市场(Market)即买卖双方交换商品和服务的场所,市场的核心是自愿交换(Voluntary Exchange)。自由市场(Free Market)中,金钱和货物的流动完全根据市场自然状况进行,政府不介入控制。

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

既有自由市场,又有政府干预。大多数现代经济体系是混合经济。

自由市场和政府控制之间的博弈永远不会停止。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与政治制度无关。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财政政策用于矫正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内容如下。

  • 扩张型财政政策(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当经济下降进入衰退缺口,政府可以提高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创造工作岗位,进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从而提高消费者花费,促进经济增长;
  • 紧缩型财政政策(Contractionary Fiscal Policy):当经济上升至通货膨胀缺口,政府减少支出、提高税收、减少公共事业岗位,更高的税收会使消费者能花的钱更少。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加速经济运转,尽管经济确实在长远上看能够自我纠正,但不是坐以待毙的理由。这称为凯恩斯经济学(Keynesian Economics)或凯恩斯主义(Keynesianism)。

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意味着政府在不提高税收(这与政策目的相悖)的情况下提高支出,因此为了刺激经济,政府需要赤字(Deficit)支出,即入不敷出,政府支出超过税收收入。负债(Debt)是赤字的积累,凯恩斯主义的反对者认为凯恩斯主义会导致负债。

政府大量借钱会使利率上涨,企业会更难贷款购买设施,使得经济更脆弱,称为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负债上限(Debt Ceiling)即发行国债的上限,目的是避免产生违约风险。政府无法还欠款称为违约(Default),政府将失去所有信用,这会引起大规模的经济衰退。

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即当政府提高支出、减少税收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Money Supply),以加速或放慢整体经济,内容如下。

  • 扩张性货币政策(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货币供给的增加,使银行有更多的钱可以借贷,借款人会寻求最合理的借贷方案,因此银行不得不降低利率来竞争,借钱变得更容易,促进消费;
  • 紧缩性货币政策(Contractionary Monetary Policy):货币供给的减少意味着银行能借出去的钱更少,所以银行会尽可能调高利率,借钱变得困难,消费减少。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对于普通的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要更有效;但在非常严重的经济下滑中财政政策可能要有效得多。

银行(Bank)是负责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等业务的金融机构。银行希望能收回借贷资金,即本金(Principle),以及利息(Interest),用以弥补通货膨胀、创造收益,而利率(Interest Rate)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

中央银行(Central Bank)实施货币政策,以操控利率,是负责货币政策的主体机构。

准备金(Reserve)是银行为保障客户能够提取存款和保持足够资金办理结算而存放于中央银行的存款。法定准备金(Legal Reserve)是指法律规定必须存在中央银行里的部分,而此外的准备金称超额准备金(Excess Reserve),即银行可自由借出的钱。准备金的相关制度如下。

  • 部分准备金制度(Fractional Reserve System):留下一部份准备金,将其余的资金全部贷出,是当前大部分银行施行的制度;
  • 全额准备金制度(Full Reserve System):与部分准备金制度相反,此时银行只是存款客户的资金保管员,存款不仅不能从银行那里得到任何利息,相反,存款客户还必须向银行支付资金保管费。

存款准备金率(RRR; Required Reserve Rate)即不能用于放贷的部分的比例。

挤兑(Bank Run)银行被大批存款客户要求领回储金,即集中且密集的提款,通常发生在银行的营运上有重大负面传闻之时。中央银行负责调控和监管国家的商业银行,确保有足够的准备金以防止挤兑。

流动资产(Liquid Assets)指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中央银行紧急贷款(Emergency Loans)可以增加银行的流动性,提高总体货币供给。

贴现(Discount)即使用未到期的票据去交换现金,持票者办理贴现业务时能按贴现率(Discount Rate)获得利息。

通常,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的方式如下。

  • 改变法定准备金:减少法定准备金会增加货币供给,而增加法定准备金会减少货币供给;
  • 改变贴现率:减少贴现率,银行更容易借钱,会增加货币供给,而增加贴现率,则减少货币供给;
  • 公开市场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s):中央银行购买或出售短期政府债券,中央银行从银行买回债券,会增加银行的流动性,增加货币供给,而发行更多债券,则减少货币供给。

其中,量化宽松(QE; Quantitative Easing)是一种非正常的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不仅购入国债,还包括银行更长期的资产,如房贷债券等,使商业银行的资金增加。而中央银行使用印钞机印印钱购入国债,可能引发人们对大规模通货膨胀的担忧。

微观经济(Microeconomics)

又称价格理论,研究微观经济体系中最基本单元,即个体、企业的经济行为。

以物易物(Barter)是社会契约或明确协议下的价值交换形式,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

货币(Money)是任何可以充当交换媒介的物品。

  • 交换媒介(Medium of Exchange):货币可以作为被广泛接受的、商品和服务的酬劳,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意味着已跨越以物易物的时代;
  • 价值储藏(Store of Value):货币可以积攒并用于消费;
  • 计量单位(Unit of Account):货币可以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化手段。

供给(Supply)指企业生产响应大众购买需要而提供的产品;需求(Demand)即消费大众因需要一件产品而产生的购买要求。供给与需求用以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相关定律如下。

  • 供给定律(Law of Supply):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
  • 需求定律(Law of Demand):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

过剩(Surplus)指供给超过需求的部分;短缺(Shortage)指需求超过供给的部分。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称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此时商品量称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指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对收益增加或减少的作用。回报递减(Diminishing Returns)指随着商品或服务的增加,边际效用将会逐渐减少。

投资(Investment)

投资即透过完善的分析,预估本金与收益,将资金投入预期增长的标的。未经分析、且在本金及回报上也没有把握,亦不考虑风险就投入资金,则称为投机(Speculation)或赌博(Gambling)。投机以赚取较低的购入价格和较高的出售价格之间的利润,即差价(Difference)。

证券(Securities)即表示财产权的有价凭证,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券商(Securities Firms)负责提供投资者证券交易服务。

储蓄(Saving)

储蓄指将资金存入商业银行等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等作为凭证,以凭证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的活动。存入的资金称为存款(Deposit),主要有如下两类。

  • 活期存款(Demand Deposit):无需任何事先通知,存款户即可随时存取和转让的一种银行存款;
  • 定期存款(Time Deposit):事先约定以固定期限为时间,以高于活期存款的利率作为回报,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将损失利息。

存款利息的计算式如下。

存款利息 本金 利率 存款期限

存款利息收入要按规定的税率向国家缴税。

通常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安全且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的风险。

股票(Share)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公开或私下发行的所有权凭证。

当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就代表成为股东(Shareholder),即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资人。股东与股份有限公司是一种互利共生的经营模式,股东可收取股息(Dividend),又称股利或红利,即股份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派发给股东的那一部分。理论上而言,假设公司经营得当,股东的回报是没有上限的。

公司(Company)由股东出资,依法注册成立,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贸易或提供服务的组织。现代公司法律上之分类如下。

  • 有限责任公司(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简称有限公司,指一人以上、五十人以下股东所组织,就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其责任之公司;
  • 股份有限公司(Joint-Stock Company):又称上市公司(Public Company),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股东,或政府、法人股东一人所组织,全部资本分为股份,股东就其所认股份,对公司负其责任之公司。

总体而言,有限责任公司规模较小、私密性高;股份有限公司则规模大,公众性强,通过发行股票融资,往往股东人数众多。

上市(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即首次公开募股,首次将股票卖给一般公众投资者。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不能直接上市发行股票;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即向股东正式交付股票。

基本面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基本面分析检验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其内部运作和其产业市场,用以来了解这家公司的稳定性和增长潜力。

对于大型企业,基本面分析通常包括如下三个步骤:宏观经济分析,包括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生产力、利率和汇率等;产业分析,包括整体产业的销售量、价格标准和产品效能等;企业分析,包括公司的销售量、价格、新产品和获利等。

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通过过去金融市场的资讯(通常是经由图表的规律)来预测价格的趋势并决定投资策略。

K线(けいせん)又称蜡烛线(ローソクあし),记录有最高价(H; High)、开盘价(O; Open)、收盘价(C; Close)、最低价(L; Low)。K线起源于德川幕府时代的米市记录。最早阳线以红色表示,阴线则以黑色表示(现在大多是绿色),但由于彩色印刷成本高,所以后来阳线常改以白色空心方块表示。

K线分为阳线(ようせん)和阴线(いんせん):阳线代表收盘价大于开盘价,由下至上为最低价、开盘价、收盘价和最高价;阴线代表开盘价大于收盘价,由下至上为最低价、收盘价、开盘价、最高价。上影线(うわヒゲ)指柱体上方的部分;下影线(したヒゲ)指柱体下方的部分;实体(実体じったい)指柱体部分。

债券(Bond)

债券是发行者为筹集资金而发行、在约定时间支付一定比例的利息,并在到期时偿还本金的证券,根据不同发行方,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以及公司债券。